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分享] 騙騙蘋果鳳梨片

[複製連結] 查看: 1422|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apkcat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16-10-6 16:02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本帖最後由 apkcat 於 2017-4-25 17:05 編輯

騙騙蘋果鳳梨片(此PPAP主題依照某些翻譯邏輯而來)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有時候 真正可怕的是甚麼 其實內心都有答案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以上奇特的傳播娛樂效果 純屬趣味)


百猴效應(Hundredth monkey effect)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百猴效應」這個名詞最早出現在1975年勞倫斯・布萊爾(Lawrence Blair)的著作《Rhythms of Vision》的序裡面,
後來因為萊爾・華生(Lyall Watson)在1979年出版的《Lifetide》一書中提及而傳播開來。
兩人提到的故事大同小異,主要都是講述五零年代時一群在九州宮崎縣的幸島上研究日本彌猴的科學家所發現的奇妙現象。
後來肯・凱耶斯(Ken Keyes, Jr.)直接出版了一本名叫《The Hundredth Monkey》的書,更是助長了這個故事的散佈。


凱耶斯寫道,1952年科學家開始將甜薯扔在沙地中。猴群們喜歡甜薯的味道,卻討厭沾在上頭的沙粒。
有一隻十八個月大的母猴發現牠可以用鄰近的溪水清洗甜薯。
她把這個技巧教給牠母親,而她的玩伴也在學會這個技巧後將它教給自己的母親,
於是這個技巧就在科學家們的眼前逐漸形成一種文化。

在1952到1958年間,所有的年輕彌猴都學會了清洗甜薯,
但只有模仿孩子們的成年彌猴學會了這個技巧,其餘的成年彌猴則是繼續吃著沾有沙粒的甜薯。
然而,1958年時有件事情發生了,在幸島上清洗甜薯的彌猴數量大幅增加,達到了某種特定的數量。
就像清晨時只有九十九隻彌猴清洗甜薯,然後稍晚出現了第一百隻清洗甜薯的彌猴,
到了晚上,所有的彌猴都開始清洗甜薯了。

凱耶斯認為,這第一百隻猴子為創造一種意識形態上的突破增添了能量。
但更令科學家們訝異的是,
這個清洗甜薯的行為竟飄洋過海傳到了對岸的九州高崎山,那兒的猴子也開始洗起了甜薯。
凱耶斯的結論是,當達到某個臨界值時,新的覺知可能藉由心靈溝通而被散佈出去,
他因此將「百猴效應」當成一個啟發人心的寓言,用它來比喻正面的改變對人類社會所能造成的影響
而這也使得「百猴效應」在New Age圈和個人成長領域廣為周知。



------(以下為有趣的心靈方面的說法 參考看看)------

「神智學」(Theosophy)的入門書籍《靈性科學入門》。
這是由奧地利哲學家暨科學家魯道夫・史丹勒博士(Dr. Rudolf Steiner, 1861-1925)於1906年間舉辦的數場講座內容集結而成。
史丹勒(在華德福教育體系中,他的姓氏被中譯為「史代納」)是通靈人,
他可以見到肉眼看不見的靈界、能量與氣場。在這本書裡,似乎看到了解釋「百猴效應」的說法

史丹勒就其靈視(書中譯成天眼)所見指出了三個世界,一個是我們生活的物質界(physical world),
一個是靈魂生活的星芒界(astral world),一個是靈性世界,即天界(devachanic world)。
這三界在空間上並不是分離的,只是我們看不到另外兩個較高等的世界。
至於人類則是有肉體、生命體、星芒體和意識體,人類的這「四體」都在物質界,
但是動物在物質界的卻只有肉體、生命體和星芒體,而沒有意識體。

星芒體(?)掌管的是情緒和慾望,就史丹勒的觀察,
動物在物質界中表現出來的是情緒和慾望,而非意識,因為動物的意識體位在肉眼看不見的星芒界。
「屬於同一物種的動物,在星芒界也有個共同的靈魂。
例如獅子這種動物有個群體意識在星芒界,狗、螞蟻也是如此。
它們在星芒界就像個真正的生命,好像那意識在星芒界浮游,
就像拉著木偶的線一樣地操控著屬於這個族群的每一隻動物。」他寫道。

也許達到某個臨界值之後,星芒界的動物意識就會開始運作也不一定呢!
不知道英國生物學家魯珀特・謝德瑞克(Rupert Sheldrake
所謂的「形態場」(Morphic Fields)是不是也位在星芒界呢?

(這說法是不是很有趣呢?!提供不同的參考角度)

所以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的說法是成立的

除非有大能力者 不然還是學著謹慎比較好

尤其在網路世界  貓學習到的事還是尊重螢幕面前的那端還是人

基本尊重都做得到

但真的不希望在這邊學的只有 增加善柔便佞的等級

因為那根本沒必要又很沒意義的事情

(All About That Bass)

                               
登錄/註冊後可看大圖


(Better When I"m Dancin")

[備註]《論語‧季氏篇》「益者三友章」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

人生在世,不可以一日沒有朋友。過去社會如是,今日世界亦然。唯朋友有益、損之分別與益友交往確能互助共勉,精進人生;誤交損友則足以敗壞人格,墮落沉淪。是故,擇友一事務須審慎而為之。

孔子說過益友有三種:「友直」、「友諒」、「友多聞」

「友直」者,指與言行正直的人為友。

若朋友為人正直,講求道義,

則與其交接亦能盡安「道義相砥,過失相規」之友道。

「友諒」者,指與誠實安信的人為友,這樣的人性格是多麼敦厚忠誠


並且堅守承諾,不會為求滿足一己私利而作出欺詐、出賣朋友的事情,

與其交往必然有助於誠信品德的培養

「友多聞」指與博學多聞者為友。朋友的知識越是淵博,

閱歷越是豐富,與其交往便越能增長見識而有所啟發,

從而得以突破原有的知識界限,提高知識水平。

孔子認為,跟上述三種人交往有進德輔仁之裨益


唯近墨者黑,若誤交下面三種損友則有損人格。

「友便辟」指與「習於威儀,致飾於外,內無真誠」
者為友。

這一類人與「友諒」相對,只懂得粉飾儀容外表去討好、取悅朋友,

完全缺乏誠懇忠信的態度,與其交往將容易受其虛偽、矯飾之態所感染。


「友善柔」指與擅於諂媚阿諛者為友。


這樣的人從表面上看總是和顏悅色的,其實不過是恭維、奉承之輩


其對待朋友的態度,實在不可與「友直」之「道義相砥過失相規」同日而語。

「友便佞」指與巧言善辯卻沒真才實學者為友。


這一類人「習於口語,而無聞見之實」


不思進取卻又欺世盜名,只會欺人騙己。與「友多聞」相對之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評分

參與人數 1碎鑽 +1 幫助 +1 收起 理由
freezeman + 1 + 1 非常讃

查看全部評分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