綁定帳號登入

Android 台灣中文網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觀念/理論] 健力與肌肥大訓練指南

[複製連結] 查看: 678|回覆: 0|好評: 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DukeChang | 收聽TA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發表於 2020-5-4 18:58

馬上加入Android 台灣中文網,立即免費下載應用遊戲。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帳號?註冊

x
總結: 訓練頻率、強度、力竭、組間休息,都是追求最大訓練量為主


訓練頻率

訓練肌肥大,肌肉群(舉例來說,胸、背、腿,三大群)每週2次比每週1次好。

訓練力量,並沒有清楚的證據顯示哪種較好。如果你做相同的訓練總量,把總量分到不同的訓練天數,結果沒有很大的差異。這類型的研究稱為"訓練量匹配(volume matching)"總訓練量相同的意思。另一方面,也有研究針對"訓練量不匹配"的情況作分析。因為更多的訓練次數(頻率),可以讓你完成更多的訓練量,在這種情況下,肌肉群每週2-3次比每週1次好(但這裡訓練次數高 = 訓練總量高)

以上建議並無考慮週期性的問題,並不是常年每周2次訓練,長期會達到最好的效果。因為許多研究指出,常年使用相同訓練頻率,身體容易產生適應性,並非最佳訓練方式。


獨立 VS 複合 訓練

獨立訓練(例如:肱二頭肌彎舉、肱三頭肌屈接)。獨立訓練在於復健、受傷預防、肌肉不平行的矯正、受傷恢復、以及健美中具有用途。然而,沒有太多證據證明,我們需要獨立訓練來最大化肌肉與力量增長。

可能某些肌群會需要不同的複合訓練,才能達到增長最大化(舉例來說,握推對三頭肌而言,並非最佳訓練)。另外,獨立訓練對某些特定肌群有明顯的幫助,好比小腿、三角肌等


訓練順序

可根據訓練的重要性,或個人強弱項做安排。最重要的訓練,務必優先做,以達到更高的訓練量。

有微小的趨勢指出,優先做的訓練,會得到稍微高一點的增益,但這點並沒有足夠的科學證據能證明。請記住,運動科學涉及的是統計與機率,並非追求完美的確定性


力竭

太早力竭(舉例來說,第一組訓練就做到力竭)會減少後面組數的訓練量。過度使用力竭會導致肌肉受傷、過度疲勞、過量訓練(需過長時間恢復,也許兩周以上)。一些研究建議偶爾使用力竭訓練(給予身體不同的刺激),但目前沒有清楚的科學證據,可以證明力竭訓練的長期效果。

基本上不力竭,也可以有很好的訓練結果,當然,這結論取決於很多其他因素,如訓練頻率、強度、訓練量、休息時間等


組間休息

休息時間是非常針對個人需求的。一般來說,太短的休息會減少後面組數的訓練量,因此較長的休息時間(大於3分鐘)對力量訓練較好,尤其是準備挑戰高強度的力竭組之前。

對肌肥大來說,你有更多種的選擇。你可以選擇更短的休息時間,但同時也需要考量很多不同的訓練因素,例如是在做獨立還是複合式訓練? 是否是力竭組的訓練? 每組的次數是幾下? 強度如何? 維持每組相同次數對你的訓練重要嗎?

90年代的研究指出,較短的組間休息,在運動後會出現較高峰值的"合成代謝"賀爾蒙。這被認為更優於肌肉成長。然而,近幾年(14-16年)來有很多持相反意見的研究,認為在運動後短暫時間的賀爾蒙變化,不足以證明對肌肉增長有益。至今,還是有兩派研究支持相
反的立場。因此,目前科學能證實的是: 休息的目的是提升總訓練量。


動作範圍

完整的動作一般可使更多肌肉充血肥大,但不完整動作(動作做一半)可使部分區域的肌肉
充血肥大。最增肌來說,可針對個人需要增加一些不完整動作的訓練。

對健力來說,動作完整是很重要的,但不完整動作有時可強化訓練上的一些弱點,或是用
來突破進步瓶頸。因此,進階的健力者可考慮將一些不完整動作併入訓練課表中。


適用性

沒有適合每個人的完美課表,但有些課表優於他者

更多的訓練量、頻率、力竭、訓練強度,有時並不一定更適合你(基因、後遺傳學*)。訓練課表的好壞主要基於你身體的適應性,如果你嘗試了幾個月,仍然沒有用,你該考慮嘗試其他的組合,不同的動作,增加或減少訓練量,訓練強度等。即使你換掉的課表是科學
上宣稱最完美的訓練也不例外。

*後遺傳學(epigenetics): 不改變DNA序列的前提下,通過某些機制引起可遺傳的基因表達或細胞表現型的變化


研究限制

許多研究使用未經訓練的大學生作為參與者,並且研究持續時間較短(6-12週)。

--
原文有11000字,而且這只是三部曲其一

很難想像"業餘"愛好者可以做到這種程度

--
[原文] Scient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Strength And Hypertrophy Training From
150+ Studies (Part 1 Of 3)
http://sci-fit.net/2017/scientific-recommendations-1/
「用Android 就來APK.TW」,快來加入粉絲吧!
Android 台灣中文網(APK.TW)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分享專題
用Android 就來Android 台灣中文網(https://apk.tw)
回覆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